海边:提前大量抹防晒霜
“阳光、沙滩、海浪、仙人掌,还有一位老船长……”歌曲《外婆的澎湖湾》唱出了夏季海边的惬意。换上泳衣,套上游泳圈,踩在细腻的沙子上,奔跑着冲进大海中,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享受。不过,下海畅游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健康隐患。
第一,海边游泳最要防晒伤。很多人在海边玩一下午,第二天发现自己就像被“烤熟”了,皮肤发红,一碰就疼,裸露部位大面积脱皮,这些都是晒伤的表现。海边往往毫无遮挡,多数人肆意在太阳下暴晒。由于水的折射作用,即使在海中也难逃紫外线的照射,而且强度会增加。
建议下海前10~20分钟就涂好防晒霜,一定要按说明书的要求足量涂抹,最好选择防晒系数(SPF)30以上、偏油性的,避免在短时间内被海水冲掉;每1~2个小时重新涂一遍。如果被轻度晒伤,皮肤发红、疼痛,可以回家后冰敷,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搽洗晒伤皮肤。
第二,需要提醒的是,阴天也有紫外线,经过水的反射会变得非常强。所以建议海边游泳应选择下午4点以后,紫外线相对较弱。
最后,及时擦干,防止皮肤干燥。有些人上岸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,过会就感觉皮肤紧绷、干燥,眼睛干涩。海水含盐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,还对部分皮肤病有缓解作用,但高盐同时会导致皮肤缺水、干燥。建议从海里上岸后马上擦干身体;回家前先用淡水冲一冲;到家后马上用滋润型的沐浴露洗澡。▲
野泳:三类地点最易遇险
每年夏天因野泳导致的意外事故频发。尤其时值暑假,未成年人溺水事件更是频频出现。
郊外游玩,遇到河流、水库、深潭、海滩,优美的景致和清澈的水质都会吸引不少人一时兴起投身其中。但这些未开发的地方往往水情复杂莫测,救援也不完善,安全风险极大。最容易发生溺水的野泳地点:一是水流湍急的江河,水里暗流较多,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进去;二是水库、池塘、深潭,由于水深不可测、水草丰富,容易发生意外;三是未开发的野海,往往有尖利的石头、未标注的暗礁等,大家对潮汐周期不熟悉,如果再遇上风浪,那危险性就更大了。
调查显示,多数遭遇不测的溺水者都会游泳,但发生意外后往往急于呼救,加上紧张、体力消耗过度,出现腿脚抽筋、呼吸困难,最终导致溺亡。因此,假如遭遇意外,最重要的是冷静,不要急于呼救,以免口鼻进水发生窒息,应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。体力不支时,可采取仰漂,即面朝天空方向,四肢放松,节省体力。若出现腿脚抽筋,可先吸一口气,仰浮在水面上,用抽筋对侧的手握住抽筋的脚趾,用力向身体方向拉,同时将同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,让腿伸直。如果被水草缠住,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,而要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下,像脱袜子那样把水草撸下来。